重慶渝中區又添一條山城步道

點 老巷變觀光步道
日前,重慶晚報記者走進新都巷,窄窄的小街,七彎八拐,這是因地形而形成的典型渝中半島老街巷。一進新都巷社區,你會發現整個社區地面整潔,老樓外墻貼著青磚,上面真石漆粉刷一新,綠樹掩映下社區就像鬧市中的世外桃源,別有一番味道。上清寺街道相關負責人說,為改善民生,在渝中區統一部署下,從去年開始對渝中區的社區環境進行整治,上清寺街道的老舊居民樓改造就占了全區一半。除了外墻改造,還對老舊樓宇的空調架、雨棚統一更換,對線路、排水網管進行提檔升級,下一步還將處理停車難等問題。
新都巷背靠鵝嶺,面臨嘉陵江,地處上清寺、兩路口、李子壩三角地帶交界處。“我們已經對小巷進行梳理,準備把既有山城特色,又有老重慶文化的巷子改造出來,發揮好既有的優勢,再打造出一條山城步道——新都步道。”相關負責人介紹,將建造休息、休憩的亭閣和觀景臺,挖掘人文景點,打造不同的景觀。目前,步道已經進行初步梳理,下一步將對路面進行統一鋪裝,明年將與市民見面。
線 老社區一日游
抗戰時期,隨著國民政府西遷,上清寺一帶隨之成為全國指揮中心,聚集了大批軍政要員,不僅有桂園、怡園、美齡樓、周公館、范公館、戴笠公館等,還有一批歷史悠久的老社區。幾年前,嘉西村社區環境綜合整治也對舊居進行保護修繕,并在社區小巷內增加了文化展板、指示牌等,對嘉西村的歷史文化進行介紹。2013年,社區成為了全市首個以社區名義成功申報的國家3A級景區。“爬坡上坎的小巷很有山城特色,歷史文化也很深厚。”相關負責人說,這幾年來嘉西村旅游的外地背包客越來越多,網上很多旅游攻略都推薦了嘉西村。
為了挖掘這些藏在社區里的富礦,讓老社區煥發出新生命,上清寺街道正在對轄區內的學田灣社區、春森路社區等進行進一步的改造和挖掘。“我們要梳理出各個社區的特色歷史文化資源,比如嘉西村的嘉西八景。”上清寺街道相關負責人介紹,然后對轄區內幾個特色社區進行整合,打造出幾條一日游的社區特色徒步線路。
面10個社區尋歷史
去年底,渝中區啟動了10個傳統風貌區、10個特色老街區、10個山城老社區的打造。特色老社區打造講究而不將就,挖掘社區歷史文化,真正做到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比如,金湯街社區要提升串聯通遠門遺址公園、鼓樓社區廣場、打槍壩水塔、唐式遵公館等重要節點,春森路社區要挖掘一雙繡花鞋、草藥鋪、留真照相館等歷史文化資源。目前大部分老社區的方案正在作進一步調整和完善,10個老社區打造有望明年完成。
10個傳統風貌區
湖廣會館歷史文化街區、重慶古城墻遺址、大禮堂及馬鞍山、大田灣及文化宮、中山四路、十八梯、山城巷、李子壩、打銅街和白象街。10個山城老街區
魯祖廟、三層馬路、勝利路、民國印鈔廠、捍衛路、飛機碼頭、戴家巷、燕子巖、洪崖洞巴渝風情街和重慶天地都市風情街。10個特色老社區
國際村、嘉西村、春森路、學田灣、人和街、張家花園、金湯街、領事巷、解放西路和白象街社區。(重慶晚報)
重慶中國青年旅行社[http://m.scasst.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