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百色民俗文化大分享
(發布時間:2021年10月29日 信息發布:重慶中國青年旅行社 游客/發表人:生別死離)
百色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廣西壯族自治區下轄地級市,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西部,是西南地區出海出境的大通道,被交通運輸部確定為國家公路運輸樞紐。這里不僅有豐富的旅游資源,更有獨特的民俗文化,今天,重慶中青旅小編就給大家分享下百色獨有的民俗文化哦! 嘹歌文化
嘹歌是壯族的原生態文化、根性文化,發源于春秋時期,成熟于明清時代,廣泛流傳于右江中游的平果、田東、田陽和紅水河流域的馬山以及邕江流域的武鳴。其歌聲特點為嘹亮高遠、字句簡短,當地群眾凡有喜事、農事活動都愛哼唱,其尾音一般出現“嘹”音而得名。曲調有“哈嘹”、“那海嘹”、“嘶咯嘹”、“長嘹”、“迪咯嘹”、“喲咿嘹”等。壯族嘹歌之名之名源于壯族“以歌為樂”、好唱“嘹嘹(遼遼)之歌”的習俗,其本意是“男女戀情之歌。
凌云神秘的夜婚習俗
在凌云農村,壯族婚禮一直保持著夜婚的奇特習俗,與壯族人獨特的性格特征息息相關,因為壯家人不喜歡張揚,連結婚這樣的大喜事都喜歡在夜間辦,展現出古老奇特、神秘莫測、唯美浪漫、原生態的民族文化。奇特的壯族夜婚習俗壯家人夜晚婚俗歷經定親(壓言)、討八字、出門、入門、回門幾道禮節和婚序,呈現出與眾不同的婚俗,民族文化內涵豐富。
田陽舞獅
田陽舞獅隊20世紀80年代早已聞名,他們的表演遍及百色內外,近的在本縣及鄰縣表演,遠的到國內各大城市以及港澳臺地區和東南亞國家表演。1992年,田陽舞獅藝術團曾代表中國參加在德國波恩舉行的國際文化體育藝術活動,兩次表演都獲得最高榮譽表演證書,還曾榮獲廣西首屆八桂“獅王”大賽“團體獅王團”、“北獅王”稱號。
繡球文化
繡球系廣西壯家人的定情物和吉祥物,又稱為“堆繡繡球”,由老藝人采用“堆繡”這一古老而復雜的刺繡工藝制作而成。壯錦是明清時期公認的名織品,同湘繡、蜀繡、蘇繡一樣馳名國內。
百色隆林苗族婚俗
多數苗族地區婚姻自主程度較高,各地苗族青年都有以擇偶為主要目的的傳統的自由社交活動形式。在這類社交活動中,青年男女可以三五成群地或者單獨地、公開地或悄悄地對歌和交談。以對歌的形式談戀愛是苗族婚俗文化中最具代表性和富于民族色彩的風俗。一些苗族社區還有專供青年們談戀愛的場所,如黔東南的游方坪、滇東北的姑娘房等。苗族青年擇偶不重財產和家境,更看重個人才華和品性。
龍邦民俗文化藝術節
每年農歷五月十三日是祖國南疆國門重鎮——龍邦民間民俗傳統藝術節,是壯、苗族人民求智、求樂、祈福的大典,也是邊疆各族人民文化娛樂體育活動的盛會。主要內容有:菩薩出游、祭拜關羽、搶花炮、拋繡球、山歌比賽、跳苗族蘆笙舞等十分隆重熱鬧,每一項活動都有深厚的歷史積淀和優秀文化傳承。
隆林彝族火把節
德峨鄉彝族主要分布在八科村、那地村、巖頭村和保上村等地,是德峨民族文化的一支強有力的建設隊伍,他們用自己的雙手建設著德峨,也創造了德峨豐富的彝族文化。彝族火把節是德峨彝族人民一年一度的節日,在德峨堪與苗族跳坡節相媲美。德峨彝族火把節通常在每年農歷六月二十四日舉行。
凌云背隴瑤捕鳥習俗
凌云有背隴瑤、藍靛瑤、盤古瑤三支瑤族,他們有不同的習俗、服飾、語言及居住環境。歷史上,捕鳥習俗(主要指畫眉鳥)是背隴瑤區別于凌云縣其他民族的特征之一。凌云背隴瑤自稱為“布努”、“奴努”,因勞作時經常用背簍、竹籠背東西,故稱“背隴瑤”(隴與“籠”同音),解放前,居住不定,靠“趕山吃飯”,也稱為“趕山瑤”或“過山瑤”。
弄臘舞
弄臘舞,是居住在靖西安德鎮馬拔村開墾屯,壯族群眾在每年農歷正月初五弄臘節(圩)上跳的一種民間舞蹈。弄臘是壯語,即鬧鑼的意思。弄臘節,是馬拔村民紀念祖先的一種祭祀活動,在活動過程中,村民敲鑼打鼓,跳起“弄臘舞”,以示紀念先祖開辟發展馬拔住地的功勞。
隆林仡佬族嘗新節
每年農歷八月十五,莊稼成熟即將收割時,仡佬族人們便選擇一個日子進行吃新(也叫嘗新),祭祀祖先,感謝祖先的恩德,保佑來年風調雨順,這就是仡佬族的嘗新節。因各村寨和姓氏的習慣不同,吃新節的時間,各地并不一致,居住在德峨鄉仡佬族的吃新節基本都在八月十五這天舉行。
田東芒果文化節
田東芒果文化節在有著“中國芒果之鄉”之稱的百色田東縣開幕,成千上萬來自全國各地的商賈游客聚集在革命老區與當地各族群眾盡情享受芒果文化盛宴。2009年是第三屆田東芒果文化節,也是規模最大的一屆。
德保紅楓文化旅游節
德保紅楓是壯鄉廣西獨一無二的旅游資源,享有“德保紅葉賽九寨”的美譽。這里有著中國最大的楓樹林帶,縣境內有楓葉林10萬多畝,有三角楓、五角楓、七角楓等13個品種,每年秋冬之際,萬山紅遍,層林盡染,蔚為壯觀。每年紅楓觀賞期為11月中下旬至次年1月。
百色那坡彝族跳弓節
狂野的躍身五笙舞、歡快的木鼓舞、優雅的花傘舞、神圣的祭司舞、和諧的牽手團結舞。是一場融合了宗教族祭、民間歌舞、體育競技等活動為一體的那坡縣達臘彝寨彝族跳弓節,肯定會讓遠道而來的您大開眼界、大呼過癮。
仡佬族拜樹節
仡佬族民間傳統節日。流行于廣西隆林等地。農歷正月十四中午,每家以兩人為一組,帶上米酒、豬肉、糯米飯出門拜樹。選擇高大的樹,由近及遠舉行停工先在樹前點燃鞭炮四響,一人向樹身輕砍三刀,成嘴巴狀,每砍一刀問答一句。然后將祭品塞進“樹嘴”,用紅紙封住,表示樹飽勁足。接著除草、培土、植樹造林。拜樹節的來歷仡佬人民拜樹,并不是拜所有的樹,而是只拜青剛樹。
打老庚
“打老庚”,苗族稱“噶江”,譯意是“老樹的根”,即把“老庚”之間的關系,寓意如樹根般牢固可靠。同性之間只要情投意合,就可以“打老庚”。雙方如果有意,年紀小的就主動帶了酒肉到年紀大的老庚家“認親”,或互換禮物,就算結成老庚了。從此,雙方“有福同享,有難同當”,就有“拜老庚”、“想老庚”、和“幫老庚”等一系列活動。
重慶旅行社哪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