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現存規模最大的明清古村落-查濟古鎮
查濟古鎮是是國家4A景區,作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這個地方似乎并沒有受到太多人的關注。在安徽眾多景點當中也算是比較別出一格的。查濟古鎮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的明清古村落。今天中國青年旅行社小編就給大家來介紹關于查濟古鎮的旅游攻略吧!

查濟位于皖南涇縣西端,南連黃山區,北鄰青陽縣。它四面環山,山為佛教名山九華山脈,惟東較為平坦、開闊。有岑溪、許溪、石溪穿村而過。村依河而建,兩岸及巷陌皆用石板鋪砌。路隨水轉,曲折迂回,綿延數里。正街以外,宅第散布,高低起伏,疏朗有致,是一派天然淳樸之田園景色。查濟古村有以下特色:
歷史悠久。《查氏宗譜》記載:“顯于涇則自文熙公。公生于陳宣帝太建間,及唐武德間,特薦為池,南巖二州刺史。始于震山鄉菥下,遂為宣南著姓。”迄今已近一千三百年,族茂人旺,人才輩出。
面積龐大。現查濟為查姓正村,查姓村落綿延數十里。舊有詩云:“十里查村九里煙,三溪環繞萬戶間。寺廟亭臺塔影下,小橋流水杏花天。”在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保護規劃中劃為核心保護區的面積就達48.80公頃,建設控制地帶有90.22公頃,是現存的中國較大的古村落。
門票價格
成人票65元(網上預訂:60元)
開放時間
08:00-17:00
景點介紹
德公廳屋
位于村中水郎巷,始建于元代,為三層門樓,廳內前檐較代,檐柱楠木質,粗矮渾圓,柱礎為覆盤式,無雕琢。從其架構及雕飾來看,有很多元朝的特點與風格。為紀念中興七世祖永德公而建,四柱三樓牌坊式門樓,是查濟僅有的元朝建筑,也是安徽非常少的元代建筑之一,第三層磚雕“鯉魚跳龍門”為高浮雕,十分珍貴。
二甲祠
又名光裕堂,建于明末清初,為紀念中興六世祖查祈寶而建建筑面積1100平方米,五鳳樓式門樓、精雕細鏤的木雕、石雕以及“見木不見磚”的建筑風格是該祠的最大特點,其相對于其他祠堂保存得較為完整。
愛曰堂
明天啟年間所建,村里保存最完整的宅第,是查姓曾任京兆尹的先祖所建。該堂匾為四方百姓所贈,喻其“為官清正,愛民若子”。這位京兆兄弟六人當年皆中黃榜,主考大人曾書“藍田種玉”旌表之,后被刻于此宅前廳的石門額上,仍存。另外,明代的“涌清堂”、“進士門”,雕刻細膩,結構精致,也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
走馬樓
查濟的走馬摟是明代的建筑,正中是客廳,廂房內一個三面雕花的餾金大床,制作考究,圖案華麗,大紅大綠的緞面被,顯現出家族的富有和溫馨。
紅樓橋
據說查濟村原有108座橋,雖不復有往日風采,卻仍存有紅樓、天中、靈芝等15座小石橋,建于明代的紅樓橋是查濟最富有色彩的橋梁,為拱形石橋,長8米,寬5米,拱高lo米,早時在此橋上曾有一個小紅樓,一些文人雅士常常來飲酒、品茶。
寶公祠
寶公祠,是查濟保存最大的祠堂。位于許溪河下游要道,是沿河逆流觀景的第一處景點。建于明洪熙年間(公元1425年),太平天國時毀于兵燹,清同治年間重建,建筑面積1737平方米。其外表乍看普普通通,無甚特別。走進祠內,方知其建筑氣度不凡,且非凡之處,全在細節和內部構造。
如松塔
查濟村東之如松山頂,稱“如松塔”。清嘉慶五年(1800),查氏全族集資建造。屬密檐式磚塔,五層,高25米,六角,中空。底層有磚卷拱門。現翹角及塔身底層均損裂。1985年5月,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安徽旅游交通指南
公共交通
上海、南京、杭州、蕪湖、宣城等城市均有直達涇縣的班車,到達涇縣后,在長途汽車站出站往右100米處短途汽車站乘坐至厚岸(查濟)的公交車,每小時1班,行程約1小時,票價10元。
自駕路線
1.上海、蘇州、杭州方向—經申蘇浙皖高速—宣城—約1小時(322省道)—涇縣
2.南京方向—經寧蕪高速—蕪湖—約1.5小時(205國道)—涇縣
3.涇縣—約50分鐘(322省道)—査濟
4.黃山、合肥方向—經合銅黃高速—太平湖收費站下(黃山方向)/陵陽收費站下(合肥方向—約50分鐘—査濟
高鐵
京福高鐵設有涇縣站,北京、徐州、合肥、黃山、武夷山、福州、廈門等城市可乘高鐵直達涇縣。
重慶中國青年旅行社電話m.scasst.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