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塘旅游游記,那消失的燈火闌珊(1)
從同里,到南潯,再到西塘,我不知道下一個古鎮(zhèn)我會去哪里。我對于古鎮(zhèn)的向往是緣于我對江南小橋流水的眷戀,我把我想象中的江南自我的畫成了一個樣子。直到后來,我一個鎮(zhèn)子一個鎮(zhèn)子的走過去,我才知道,雖然在大體的部局上她們很是相似,但在歲月的痕跡之中,每一處映射著每一處的光芒。我趕上了同里的煙雨,我迷上了南潯的靜謐,我閑時會翻閱一些關(guān)于古鎮(zhèn)的信息,那個時候我并不知道會是西塘,她的到來,快的有些讓我措手不及。
我對于西塘的印象是來自阿湯哥的電影。這種借助于電影產(chǎn)業(yè)的滲入而帶來的廣告效應(yīng)對于景點來說不知是好事還是壞事。我是受電影宣傳的影響才知道西塘,雖然在電影的鏡頭切換之間,西塘的外景并沒有給我更深的印象。但在此后我看過的很多與游記有關(guān)的文字中,不止一次看到西塘。我的一些朋友都說到那兒的好,美麗的景物總會激起文字的靈感,在他們的文中最美的一擷是水光旖旎的煙雨長廊。我喜歡上這個簡單卻又透著江南秀氣的名字。在我從西塘回來之后,我不止一次在西塘的地圖上重新審視這個四個字,江南的小鎮(zhèn)被濃縮成一張畫卷,水墨洇染出的線條與圖案上面,有過我一遍又一遍的足跡。那是因為在西塘時,我一直在行走。我反復的踏過西塘的每一條街道,路過西塘每一家酒吧,走過每一座小橋,除用餐、睡眠以及晚上坐在橋上看了會夜色之后,我忽然發(fā)覺,原來我在西塘時間之內(nèi),我居然是一直在奔走。身上的相機及需要的角度與畫面迫使我以這樣的形勢接近西塘。
在我行走的過程中,我不止一次看到西塘的手繪地圖,我不知道為什么沒有買,或許在那個時候,我的潛意識之中是認為我還沒有離開西塘。直到我走出去以后,我忽然對那份地圖有了特別的眷戀,我知道我就這樣走了,我很難再有機會重走這里,地圖會拉近我與西塘的距離,在我遺忘的時候,能重新喚起我的記憶。那一刻我很怕,我甚至想過要不要再買一張票進到里面。還好,車站旁的小攤上還有賣的,我買了一份,如獲珍寶。
我坐大巴從杭州去西塘,這樣的場景象極了我去同里、南潯的時候。我在離家千里之外的車站候車、換乘,我已習慣了這種方式的行走。我故鄉(xiāng)也有人會象我這樣,但他們是為了生計,而我是為了旅游。速度的提升,拉近了城與城、城與鄉(xiāng)之間的距離;網(wǎng)絡(luò)與信息的快捷迅速的提升某一個景點的熱度,在人流如織的旅游大軍之中,景與物的風氣已被擠的支離破碎。
與我同車的人中,我不知道西塘是他們生活節(jié)奏的一部分,或是與我一樣,是一名匆匆而過的游客。
下了車,客棧的阿姨已在站門口接我,她騎著電動車帶著我從西塘的外圍走過,從東邊的入口到她的家里。后來我一直遺憾的是只顧著忙著拍照,阿姨讓我在家吃晚飯時,我婉言拒絕了。其實我很少有機會能與這兒的居民共進晚餐,或許那樣的方式會給我此行帶來不一樣的感受。
我住在西塘的里仁街,這兒離景區(qū)還有一小段路程,因為周四,并沒有太多的游客,河邊很安靜,臨河的客棧都在豎著“今日有房”的牌子。直到我走過一座橋,看到前面橋水相連時,才算是到了西塘真正的景點之內(nèi)。
我有些看重了自己此行的目的,我一直想著要如何去拍一組照片,但我不知從何處下手。我預先想的一些畫面起不到半點作用,剛開始時,我只是下意識的舉起相機,取景框內(nèi)是西塘的水,西塘的橋,西塘的游人,快門之后的定格并沒有給我?guī)砜上不蚴强筛兄帯?br />這是每一次拍攝前都會有的陌生感。因為我與西塘還有沒建立起彼此的感情,我要做的,是慢慢溶入。我不是西塘的居民,在這兒日平靜的度過多少歲月之后,從稀少的游客穿行間驀然發(fā)現(xiàn),橋上已站滿了人,我也不是在這兒開客棧開店鋪的生意人,在這兒久了,西塘的風氣總會滲透到里面,在偶爾注目的一刻,看著西塘的水,西塘的云,在煙氣燈影靜下之后,是落下的西塘氣韻。我只是過客,我站在西塘的橋上,面前卻隔了厚厚的一層,我需要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開一扇門,看到里面。能看到多少,就看到多少。
兩點多時,我在西塘吃了第一頓飯。它并不是西塘的特色,能與西塘扯上關(guān)系的,也只是時間與地點。我們的一日三餐多數(shù)固定在某一個時間與某一個地點之內(nèi),只有旅行會打破原有的規(guī)律,天下這么遠,能有幾次不同,不是很好?
我沿著北柵街到永寧橋上。站在橋上向西看,是西塘最著名的煙雨長廊。這個時候,沒有煙,沒有雨,沒有燈,連陽光都沒有。
煙雨長廊下面是一家一家的店鋪,一家一家的飲品店,一家一家的小館子。很多的紀念品在外地都能買到,真要計較不同的話,是因為加上了西塘這個空間上的地點。我進去了好幾家飾品店,我會像很多游客一樣,挑選一些我所中意的紀念品。但在那個下午,我一個也沒有買。游人很多,街道很窄,這是不同于同里的古鎮(zhèn)。同里有退思園,有眾多的明清建筑,單是退思園那么一個園子,已讓同里有了不同于別的古鎮(zhèn)的大氣。我在同里時,一半時間是在逛園子,那天下著雨,幾乎沒有人。而西塘是與南潯的百間樓那么的相似,只是百間樓里面是南潯的居民居住的地方,安靜的夜里,連一盞燈籠也沒有。而現(xiàn)在的煙雨長廊是這樣的熱鬧而擁擠,店鋪密密的排在一起,它們是要用西塘做名氣才會為物品添加上與別處的不同,在外表之上,它像極了任何一處步行街道,但到底是有了西塘的底子而讓它在光陰之內(nèi)江有了江南水鄉(xiāng)的質(zhì)感。
我在下西街上買了一碗豆花來吃,我還一度走到了景區(qū)的入口探尋明天出去時的路線。從出口可以看到景區(qū)外的鎮(zhèn)子,窄窄的小巷卻將景區(qū)與外面隔成了兩個世界,看到車流與行人時,我想或許那才是西塘人現(xiàn)在的生活。
有那么一段時間,我問自己來西塘究竟是為了什么。疲憊是因為長時間的行走,沒有片刻的休息而帶來的沉重感。那時我已沿著煙雨長廊到上下西街走了兩趟,我已站到環(huán)秀橋與永寧橋上拍了兩個方向的長廊全景。我發(fā)現(xiàn)我似乎已忽略了西塘的氣息而太過于在意取景框內(nèi)的東西。我在不知不覺中改變我了最初對于古鎮(zhèn)的想念。相機的介入阻隔了我原有的視線,使我用另外一種眼光來看西塘。我走的那么快,當某一絲美好的光線在我眼前閃過時,我一定不會發(fā)現(xiàn)。
重慶中青旅官網(wǎng)http://m.scasst.cn





